close

這場戰爭打了20年,我們還沒有贏,如果贏不了,我們會輸掉很多,天空、土地、水源,甚至整座島,很多人加入了這場戰爭,默默出一份力。



慈濟環保志工曲素岷:「今天是秀玉坐電動車,我在後面巴著電動車走路過來,因為她的電動車有時要快跑,過馬路的時候也要趕快跑。」

是想盡一份力的心情,雙目失明的韓國華僑曲素岷,和雙腳不方便的朋友吳秀玉互為眼與腳,穿過繁忙馬路,頂著艷陽走20分鐘,只為了繼續辛勞。慈濟環保志工吳秀玉:「能做就是福,盡我們的能力,也沒有什麼困難的。」

把辛勞當福氣,把垃圾當寶貝,2個好姐妹仔細分類廢紙、拆解錄影帶,眼睛看不見,就靠著觸摸瓶底,分辨不同顏色酒瓶,然後歸類。曲素岷:「這個是啤酒茶色的啤酒…,這是綠色的青島啤酒…,這是綠色的龍泉啤酒。」

失去視力,其他的感官就更靈敏,生活範圍被限縮,就更不願能力被限制,每個人都有能力愛地球、做好事,就算你不懂高科技、不講大道理,只要願意不拿錢,來流點汗,幫點忙,你愛地球,地球也會愛你,給你一些好東西。慈濟環保志工許欽琳:「要先把成本會計擱在一邊,這個就是修身養性修行的道場嘛…。」

大公司董事長從整理垃圾資源回收中,學會調整心態,計算利潤以外的收穫;退休的電信工程師用百元腳踏車,取代了百萬休旅車;曾帶頭抵制回收站的居民,變成最積極做資源回收的志工,因為他面對的環保志工,用溫和堅持軟化了他的敵視。慈濟環保志工江淑清:「曾經有5個單位,都發局、環保局、警察局、建設局和工務局,一同來跟我們取締,我說你們做官的可以偷偷教我,?我們要怎樣,我們這些歐巴桑、這些阿婆們,只會做這個,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,真的(後來我們)就變成好朋友。」

只能做點小事,但小事就是開始,20年前,台灣的垃圾與錢一樣淹腳目,20年間,7萬名志工持續滴水穿石,每個人的小小努力積少成多,讓11萬9千噸垃圾消失,資源再利用,每個平凡如你我的人,都有能力對抗垃圾威脅,這是一場持久戰,致勝之道唯有堅持。

發揮創意再利用資源,改變飲食習慣。慈濟環保志工周秀枝:「這很好用呢,這台是我的賓士。」

每天推著廢棄的娃娃車,撿回舊東西,秀枝阿嬤巧手改造,變出袖套與飯盒袋,資歷超過百年的古董縫紉機,也陪著84歲的碧雲阿嬤創作。慈濟環保志工何劉碧雲:「因為這個布不透氣,這是做馬桶蓋,冬天馬桶蓋坐了很冰,這是毛線衣,破了,人家不要,回收的毛線衣,拿來裁一裁、車一車,可以用來做馬桶蓋。」

自己手工做最獨特,比買得到的更珍貴,另一種買不到的,是人與大自然的締結CONNECTION,不只電影主角可以擁有,也可以在你身上發生。慈濟環保志工謝錦貴:「像我現在在流汗,那感覺很舒服,你身體裡面就是要讓他有這種循環,這種循環其實是跟大自然結合在一起,你也會覺得說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。」

隨季節流轉,依時令上菜,簡單調理蔬果低碳素食,也讓你與大自然多一份連結,供肉食的家畜,排放大量甲烷,少吃肉、少養家畜,就減少一點溫室效應,少用一些免洗餐具,開始減法過生活,多帶一付環保餐具,就等於開始愛地球。

20年來,慈濟的7萬名環保志工堅持在小事上努力,甚至碎碎念,?環保,台灣垃圾回收率從5.75%增加到45.38%,每人每日垃圾製造量從1.14公斤減到0.53公斤,其實還可以更少一點。

大林慈濟醫院改用布質手術帽,可重複使用,每年就少丟棄15000頂帽子,洗腎病人用過的腹膜透析袋,清洗、晾乾、充氣,變成減壓枕,用減法生活,垃圾可以再少,一點真正的「廢物」也可以再少一點。

慈濟環保志工陳清雲:「33280元,好,謝謝。」

鋁條、空瓶,很多垃圾能變賣換錢,賣垃圾的錢竟然能養電視台?在台灣,每個慈濟環保志工平均每人每年回收2380公斤的資源,提供大愛電視台1/4的營運經費。

在馬來西亞,賣垃圾的錢也能救活曾經絕望的洗腎病人。慈濟馬來西亞環保志工蔡興貴:「我老實講,我只知道說我做這個東西,可以給腎友洗一次免費,當初我的出發點是這樣,因為一個同學,一個學姐她因為不夠錢洗腎而往生,這個原因就是這個出發,我開始做回收。」

從看來沒用垃圾中資源回收,變出錢,救回了許多無價的生命,慈濟在馬來西亞成立了3家洗腎中心,55位洗腎病友靠自己雙手做資源回收,籌募到自己1/3的醫療費,不再被病逼貧,他們靠垃圾找回了尊嚴。環保志工/洗腎病友黃炳吉:「他們講,有錢沒錢沒有關係,只要你們有雙手,我們現在去環保,要付出。」慈濟馬來西亞環保志工:「我是一個洗腎的,他們有幫助我,我也要幫助他。」

幫助人其實不容易,在大多數災區其實連搭起一個遮風避雨處都很難,慈濟環保志工找了廠商,共同細心研發,用回收的塑膠袋做成塑膠竹用寶特瓶蓋,做成砧板、地墊。

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:「本來最早的構想也是把瓶蓋抽紗,但是碰到很多的困難,量也很小,後來就逐步的把瓶蓋變成一個砧板,可以搭配將來的組合屋、帳篷。」

要透氣、防水、散熱,還得搬運方便,各種垃圾都被拿來實驗,能不能做建築組合屋的材料,重量不到210公斤的紙板簡易屋,15分鐘就能組裝好,有一個家的感覺。

要讓垃圾變身成建材,有木頭的感覺,蔡色興卻投入長達5年時間研究。塑木研發者蔡色興:「這整個有多層次,它外面一層、裡面一層,中間有一個金屬,裡面這一層就預留,以後可能回收一些廢料,然後來添加。」

木屑與回收的塑膠料各佔一半,「塑木」做的兩排漂亮小木屋,由志工們動員搭建,30天內拔地而起。玉井國中學生廖麒源:「就算是中午我們還在午休的時候,我們在吃飯的時候,他們都還在蓋,他們都比我們晚休息。」

地震重創的台南玉井國中,很快有了新教室,室內溫度還比室外低3度。重接主機板,換個CPU,7、8部回收電腦也許就能拼出一台新電腦,2年來,這個再生電腦中心,成功拼裝出2千多部混血新電腦,捐給慈善機構或偏遠地區的孩子回收,就是不要讓垃圾變成自然的負擔。

每年台灣回收的寶特瓶多達9萬噸,3座台北101大樓的高度,會是三座垃圾山,但把寶特瓶沖洗、切片、抽紗,萬年不消失的討厭垃圾竟然變成再生聚酯粒結晶,透亮晶瑩。

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:「我們做特多隆,又做原來的色,有綠色的,我們就做綠色的,這樣符合環保,然後又不用再去染色,又不用再浪費很多的水。」

寶特瓶紗做的球衣,隨著9支世足球隊在全球觀眾眼前呈現,4年來,30萬條回收寶特瓶做的毛毯,也跟著賑災單位的腳步,跨過五大洲,每條毛毯雖然質樸,但都有詳細履歷表,說明自己用了幾個寶特瓶,出自哪個回收站,又是幾個人織出來的。

20年過去,生活在海島上的我們,對垃圾有了不同的思考與態度,每年6月20日,愛衝浪的年輕人們會守在海灘上,親手撿垃圾淨灘,而每個不休假的早上,澎湖吉貝島的歐素卿,也要守護她從小看到大的這片海岸。

慈濟環保志工歐素卿:「雖然觀光客來,讓這邊生意人有錢可賺,但他們也是破壞我們的大地呢,他們給我們製造垃圾,垃圾對我們吉貝影響很大,你若沒人去整裡那些垃圾,看要怎麼辦。」

挨家挨戶收來回收物,再花6、7小時分類整理好,這些疲勞換不到一毛錢。愛滿號船長陳高發:「她問我是不是只載有錢的?我問她,你撿這個可有錢?她說沒有,我說,那我就替你服務吧,你撿不賺錢,我就義務替你載,不然這回收真有夠多。」

早上的第一班船,不載觀光客、不收錢,載著滿滿的資源回收物,要運到馬公,不收錢來幫忙的志工越來越多,歐素卿也越來越不寂寞。歐素卿:「瓶子是8675支,還有280公斤還沒算出來。」

垃圾還是越來越多,但是不要怕,這群人相信,願意用不同態度面對垃圾,一起作戰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的。

文章來源: TVBS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食品產業報導 的頭像
    食品產業報導

    食品產業報導

    食品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